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足一1世66814 >> 医教科研 >> 医疗资讯 >> 正文
我院成功救治一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2-11-08】 【作者:/来源:】 【阅读: 次】【关闭窗口】
    “植物人”陈必旺醒了!
    消息一传开,不少病友都难以置信,纷纷赶到红足一1世66814神经外科病房看望,虽然目前小必旺还不能说话,但病榻上的小家伙已能准确地根据人们的指令伸出自己的手指头,能辨认人、物,按吩咐执行各种动作,这表明,昏迷了9个多月的小必旺已不再是只有呼吸和心跳而对外界毫无反应的“植物人”了。
    事情还得从9个多月前的那场车祸说起,今年春节前的大年二十七,对秀屿区东埔镇下坑村的陈振富一家,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正当他们全家高高兴兴地从千里之外的大东北赶回来,准备与八十岁的老父亲一齐欢度春节并为其祝寿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正悄悄地降临。15岁的大儿子陈必旺驾驶二轮摩托与同伴前往镇上购买春联,不慎撞到电线杆,车翻人倒,头部撞在道路旁的石块上,当时人还清醒,仅感头部隐隐作痛,俩小孩因惧怕大人指责,自作主张就地休息,准备缓过神后到当地卫生站治疗后回家,正是这一时的疏忽,酿成了大祸。2小时后,当陈必旺出现头痛加剧,伴恶心、呕吐时,令人心碎的一幕发生了:在送往秀屿区医院,行颅脑CT检查时小必旺已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呼吸、心跳骤停,该院神经外科主任柳志林等医师立即施行心肺复苏,经过抢救,恢复了心跳,但仍没有自主呼吸,随即向红足一1世66814求援,伤情就是命令!神经外科主任方志敏火速赶到,眼前的小必旺除了微弱的心跳以外,没有其他可以证明他还活着的征象,所有神经外科医生都知道,颅脑损伤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呈现晚期脑疝的病例,已经失去手术时机,生还的机会十分渺茫,甚至可以放弃治疗,唯一一线希望能够创造奇迹的,那就是开颅手术,但极有可能出现急性脑膨出而下不了手术台,望着家属们的悲痛情形和苦苦哀求,方主任毅然决定打破常规,因地制宜,就地手术。在柳志林主任的配合下,经过两个多小时无影灯下的紧张奋斗,手术成功了,由于有效的减压,小必旺次日凌晨竟奇迹般地恢复了自主呼吸,骨窗内脑压不是很高,并出现了一些神经反射,人们开始看到了一线曙光,但方主任心里清楚,这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加艰巨的工作还在后头,每个治疗环节必须紧紧相扣,容不得丝毫疏忽,否则,必将前功尽弃,最终只能是人财两空,至多抱个“植物人”回家。由于当地医院条件所限,于是,决定转到附属医院继续救治。
    根据陈必旺的病情,方主任组织全科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分析,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治疗方案,控制脑水肿、气管切开、亚低温冬眠、预防并发症、加强肠内营养,早期的治疗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一个多月过去了,病人病情稳步好转,脑水肿消退了,肺部感染控制了,小必旺的生命保住了,医生和病人家属长长舒了一口气。但是,家属的迫切要求和医生的开拓精神都无法满足于现状,方志敏主任亲自前往上海仁济医院,拜谒老师——国内脑外伤顶级专家江基尧教授,共同研究后续治疗方案,回院后仔细查阅医学文献,一条清晰的治疗思路形成了:1、在福建省内首例开展数字颅骨成形技术,还陈必旺一个“原装”的头颅;2、行侧脑室腹腔引流术,解决广泛脑损伤并发的脑积水;3、辅助高压氧、针灸、推拿等等,煞费苦心地为陈必旺的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功夫不负有心人!九个多月近三百个日日夜夜,医生的悉心治疗,护士的精心护理,亲人的感召呵护,终于使昏迷了九个月的“植物人”——陈必旺恢复了意识。
    身为重点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福建省神经外科学会常务委员、莆田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的方志敏主任长期以来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挽救了无数条宝贵的生命,类似陈必旺这种病例的抢救,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方主任有句名言:每抢救一位伤员,犹如在精心创作一桢艺术品,欣赏之余,快乐无比。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成功经验在省内备受关注,曾得到中国脑外伤泰斗江基尧教授的认可,陈必旺的成功救治,标志着莆田市神经外科又跃上一新台阶。
日前,正在进一步康复的陈必旺在家人的陪护下来到神经外科拜会恩人时,其父母热泪盈眶,百感交集,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是牵着小必旺的手逐一指出一连串铭记在心的名字:方志敏、宋建华、陈建宁、黄迢华、姚正健、戴凤珠、许志英、许凯声、蔡秀华……   
(姚益群  黄迢华)